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 ——新中国成立后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典礼30周年
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,位居“三皇之首”“百王之先”,被尊称为“人祖”“人宗”“羲皇”。天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伏羲氏的标志——龙图腾,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。 天水伏羲庙是一座专门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建筑群,原名太昊宫,俗称人宗庙,人祖庙,其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(公元1483年),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、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,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,被人们尊称为“中华第一庙”。 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,天水伏羲庙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,公祭伏羲大典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与延续,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,可谓相承一脉,历久弥新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典礼30周年,现通过以下方面回顾公祭伏羲大典的变化历程。 1、规格提升 1988年6月26日(农历五月十三),天水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公祭伏羲氏活动,由市政府主办、市文化局承办,在天水伏羲庙举办,随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公祭伏羲之日。自此,农历正月十六的民间祭祀伏羲活动也随之恢复,仪礼基本同晚清。 2002年以后,公祭伏羲大典活动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,规格和规模逐年提高。 2005年7月3日,经天水市人民政府申请,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将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级祭祀,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,甘肃省文化厅和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(甘政办纪〔2005〕18号)。 2006年5月20日,经天水市博物馆申报,“太昊伏羲祭典”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(国发〔2006〕18号)。 从2007年开始,公祭伏羲大典举办的时间确定为每年公历6月22日(时年夏至日)。至此,公祭大典时间形成定制。 2013年,甘肃省申报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”工程获国务院批准,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,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、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、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、中国侨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。 2014年,公祭伏羲大典海峡两岸首次共祭。 2、历史沿革 伏羲生于古成纪即今天的天水,其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,散见于《易传·系辞下传》《管子》《庄子》《楚辞》《荀子》《列子》《战国策》及《世本》等先秦典籍。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、百王之先,自秦汉开始历代奉祀。据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秦文公十年(前756年)设鄜畤,即为祭祀伏羲而专设之祠。祭祀时用骝驹、黄牛、羝羊三牢之仪……用三百牢于鄜畤,作伏祠,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。”后历代相沿成习,从未间断。 唐玄宗天宝六年(747年),朝廷确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和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。 金、元两代天水卦台山伏羲庙也依此祭祀。明初承袭元制,春季三月三日、秋季九月九日为祭日,但祭祀更趋规范化、制度化,礼部特作标准祭文,命地方官员代朝廷祭祀。秦州城伏羲庙自明成化十九年(1483年)创建后,其祭祀活动就已开始,祭祀形式亦官亦民。从正德五年(1510年)开始,秦州祭祀伏羲的中心逐渐转到秦州城伏羲庙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,明廷批准将建于卦台山的伏羲庙改建于秦州城。自此,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祭祀伏羲中心,延续至今。 入清以后,清廷对祭祀先祖非常重视,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祖又恢复到明嘉靖年规格。清中后期,祭礼渐次简略,祭祀活动由官方主办转为由民间士绅为主组成的秦州“上元会”主办。 民国时期沿袭清代习俗,祭祀活动依旧进行,礼仪略同晚清,仍为每年正月十六日。1949年天水解放后,群众正月十六日上香拜祀习俗仍在进行。 3、保护传承 天水市博物馆、天水市伏羲庙管理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伏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,成功举办每年的公祭伏羲大典活动,全面打造伏羲文化品牌。 2009年12月,天水市博物馆开展的“太昊伏羲祭典”普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的检查验收。同时,还成立了“太昊伏羲祭典”保护传承中心、伏羲学院、天水市民间祭祀伏羲协会等组织机构。 2013年,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,首次实现了在央视4台全程直播。2014年,天水伏羲庙和台湾嘉义市大天宫同时进行“海峡两岸——同祖同脉、中华共祭”活动,实现了两岸共祭,影响巨大。2015年,公祭大典在环境布置、祭祀器物、服装道具和宣传渠道等方面有了新突破。2016年,面向全国公开征集祭文和伏羲庙标识,并首次全面使用。2017年,大典“乐舞告祭”对编剧、音乐、舞蹈、服装、道具进行了创新排练制作,天水伏羲庙被授予“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”。 “参天之树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,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。”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,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这种力量穿越时空,代代相传。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,中华传统文化之根。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,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,伏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这是对一代代天水文化遗产守护者践行“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”信念的最佳褒奖。(本文有删减)(文/李宁民)
|